什么是Hash?
散列表(Hash table,也叫哈希表),是根据键(Key)而直接访问在内存存储位置的数据结构。也就是说,它通过计算一个关于键值的函数,将所需查询的数据映射到表中一个位置来访问记录,这加快了查找速度。这个映射函数称做散列函数,存放记录的数组称做散列表。(即:输入一个任意长度的m
,输出一个固定长度的值n
)
一个通俗的例子是,为了查找电话簿中某人的号码,可以创建一个按照人名首字母顺序排列的表(即建立人名x到首字母F(x)的一个函数关系),在首字母为W的表中查找“王”姓的电话号码,显然比直接查找就要快得多。这里使用人名作为关键字,“取首字母”是这个例子中散列函数的函数法则F(),存放首字母的表对应散列表。关键字和函数法则理论上可以任意确定。(维基百科)
Hash碰撞
输入一个任意长度的 M ,输出一个固定的长度的值 N
。因为这个特性,根据输入值得到固定长度的输出值,必然会存在至少两个不同的输入值而得到相同的输出值;就是为什么会存在 Hash
碰撞。
util.Map 接口
平时开发过程中,经常会遇到键值对 Key-Value
这样的数据结构。HashMap
通常能满足大多数场景,使用频率较高。常见的HashMap
、LinkedHashMap
、TreeMap
、Hashtable
,都实现了接口类util.Map
。继承关系:
HashMap
HashMap:在JDK1.8
中hashMap
的底层实现增加了红黑树结构即:数组+链表+红黑树。JDK1.7
中为数组+链表结构,通过对key
值的hashCode
进行hash
运算得到的int
值,也即对key
进行二次hash
作为数组的下标来达到存储的目的。由于hash
存在碰撞冲突,而解决hash
碰撞冲突,可以采用开放地址法与链地址法等。
hashMap
中是用的链地址法(数组加链表)解决冲突问题。数组元素对应链表,当key
经过二次hash后得到数组下标,将数据放到对应的链表上;如果hash
后得到了相同的int
值,并且key
不相等,则加入链表。链表中的第一个元素都是后面最新添加进来的那个,之前的则被next变量引用着,在每次put
之前都会判断需不需要扩容,阀值为8,JDK1.8
之后,当大于8时则改变为红黑树存储。同样的,删除操作时,则反之判断需不需要由红黑树改变为链表。相比较于JDK1.7
中时间复杂度由O(n)
提高到O(log(n))
。
put(key,value)方法
1 | 第一次取hash(1.8) |
第二次取hash则实现在put
方法中,采用的是位运算:
1 | final V putVal(int hash, K key, V value, boolean onlyIfAbsent, |
在JDK1.7
中的第二次取hash
为:
1 | static int indexFor(int h, int length) { |
put
方法的示意图,这里用的是美团技术团队的图,Java 8系列之重新认识HashMap,很棒的解析:
因为hashMap的底层数组长度总是为2的n次方,因此位运算 h&(length-1) 等价于取模运算,但&
运算属于CPU
级别,效率更高。(这里的length-1
,因为length为2的n次方得到的是偶数,如果length为奇数,length-1则为偶数,执行位运算后最后一位必然为0,这样会导致存储空间不均匀,数据都被存储到了数组为偶数下标对应的链表上。也就解释了为什么Node<k,v>的长度设计为2的n次方,这也是设计的巧妙之处)
线程安全
HashMap是线程不安全的,在多并发的环境下可能会出现死循环的情况,当多个线程同是添加数据,重新计算size
扩容时则会发生数据指向错误造成死循环。如果在多线程环境下可以考虑用ConcurrentHashMap
来代替。
参考
美团技术团队-Java 8系列之重新认识HashMap(解析的很透彻,学习了)